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。酷暑的“处”指的是“终止”,酷暑的意义是“酷暑正式终止。”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,是气温下降的转折点。它是气候变冷的象征,意味着夏日的终结。今天就来说说在这样的节气里如何养生。
一,起居养生
1.防止“秋乏”
夏季过后,天气由热转凉,自然界的阳气由废而敛,人体内的阴阳盛衰也随之转换。经过炎热的夏天,很多人都睡眠不足,运动后很容易感到疲劳,这就是一般人常说的“秋乏”,尤其是老年人,如果此时不改变夏天睡觉的习惯,“秋乏”更容易出现。中医建议,为了减缓“秋乏”,睡眠要特别充足,最好比夏天多1个小时的睡眠时间。另外,不急于增加衣物,但晚上出门要多注意,保护阳气。
2.防菌防霉
三伏天期间空调大,会减少室内通风次数,微生物容易在室内聚集。所以,夏天过后,要经常打开窗户,让空气流通。准备换秋装的,要把衣服从箱子里拿出来,或者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。也可以用蒸汽熨斗烫一下,减少衣物上微生物的滋生,然后再穿。衣物晾晒保证一定的间隔,保证良好的通风。
二,运动健康养生
夏季过后,还应加强锻炼,如早晚散步、慢跑、拳击、运动、爬山等。在户外散步,呼吸新鲜空气,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。散步适用于体弱、心脏病、高血压等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的中老年人,这些运动方法可以帮助全身的肌肉和骨骼,还可以加强心肌的收缩,放松血管的平滑肌,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。运动前要舒展筋骨,深呼吸,然后慢慢开始,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。走路时放松,保持平和的心态,这样全身的血液才会畅通。运动时不要匆忙,保持冷静,忘记一切烦恼和琐事来放松自己。运动的强度要根据自己的情况,不要感觉筋疲力尽,不要运动到喘不过气来的地步,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一定要把握好运动的力度,否则会适得其反。散步还有助于促进消化腺分泌物的分泌和胃肠蠕动,从而改善人的重症和消化功能。同时,多走路还可以增加肺部的通气量,增加肺泡的开放率,使人的呼吸系统得到锻炼,肺功能得到改善。
三,饮食健康
入夏后,天气由热转冷交替,昼夜温差变大。虽然中午还是热,但早晚明显。由于降水减少,空气湿度低,人们容易口干鼻燥,咽干唇燥。人的肺气是比较旺盛的,所以这时候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,如银耳、百合、莲子、蜂蜜、海带、芹菜、菠菜、糯米、芝麻、豆类、牛奶等,合适的饮食有百合莲子汤等,能滋补肝肾,开胸润燥,益气养心。
商务合作热线:400-029-9677